熱門文章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佛像塑造的起源


周顯王42年(西元前 327年),寶塔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橫掃希臘,羅馬,埃及,並
入侵本屬波斯的犍陀羅(Gandhara,今屬巴基斯坦Pakistan和辛得 Sind ),將西方的偶
像崇拜文化帶入此區.直到西元50年,後漢光武帝建武26年,丘就卻 (Kujula Kadphises)
於罽賓(Kubha,古印度西北地區,今之阿富汗東北與東巴基斯坦北部)建立北印度「貴
霜王朝」.西元58年,丘就卻登位第八年,開始采用"佛教政治"治國,建立「阿育王僧
伽藍」,召開大乘經論結集大會結集初期大乘經論,初期大乘崛起,此亦即傳統佛教史上
所稱"第三次佛經結集",也為貴霜王朝第一次佛經結集.

丘就卻登位第十年,建「阿育王僧伽藍」,詔令天下立「如來神廟」,並戒殺,戒獵與
捕魚,推行孝道.西元62年,丘就卻登位第十二年,將「班央石窟」賜給"耆那教"生
活派僧人居住,在佛陀誕生地豎立石柱及佛像,並下令佛出生地的「藍毗尼」村人得以減
稅,下詔每五年將由中央派佛教官員至全國各地視察佛教政治推行情形.

早期原始佛教不允許描繪或雕塑佛陀在人間的肉身像,人們僅能利用象征性的事物來
懷念佛陀的曾經存在,人們非常苦悶於無法對佛陀的敬慕.直到西元一至三世紀,才逐漸
打破了這種禁忌,開始發展成為佛像雕塑藝術的興盛時期.在古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羅與北
部的秣菟羅地區,曾是「貴霜王朝」時期的兩大佛像雕塑中心.另外在中南印度的「案達
羅王朝」(Andhars Dynasty)統治下的阿默拉沃蒂地區,其佛像雕塑的手法自成一派,與
犍陀羅,秣菟羅形成該時期的三大藝術重鎮.

希臘人本就具有諸神的神話與造像的意識,很容易就打破印度次大陸原本回避塑造佛
像來崇拜的禁忌.於是古埃及的摩崖王像,希臘,羅馬的神像雕刻等巨像傳統,加上波斯
藝術的裝飾圖形,被希臘裔佛教徒引入天竺地區.因此在"大乘佛教"的發展地,從此開
始有了佛教的偶像崇拜.這種希臘化的羅馬藝術風格和造像術,便流行於中東與天竺等地
區,而基督聖像的造型似乎也是如此產生的.

初期為了以寶塔佛陀為修行榜樣,曾經雕塑佛陀苦修時的瘦骨像以及佛陀的涅盤臥像,普遍顯示出當時的宗教氣氛和苦行的堅持.佛頭有著優美自然的波浪式的卷發覆蓋,披希臘通肩式的長袍袈裟,臉部表情高貴,冷靜,神態是安然般沈思內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