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1年9月9日 星期五

佛法的基本內容問答

問:緣起是什麼意思?

答:“緣起”即“諸法由因緣而起”。寶塔簡單地說,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現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對的互存關系和條件,離開關系和條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因Hetu、緣Paccaya,一般地解釋,就是關系和條件。佛曾給“緣起”下了這樣的定義: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這四句就是表示同時的或者異時的互存關系。

問:什麼是同時的互存關系?

答:舉一個簡單例子來說明。如師生關系:有老師則有學生,有學生則有老師,無老師則不成其為學生,無學生則不成其為老師。這是同時的互相依存的關系。

問:什麼是異時的互存關系?

答:如種子和芽的關系:因為過去先有了種子,所以今天才能有芽生;也因為今天有芽生,過去的種子才名叫種子,這是異時的互相依存的關系。從另一方面看,種子滅的時候也正是芽生的時候,芽生的時候也正是種子滅的時候,在這裏,芽和種子的生與滅現象又是同時的互存關系。總之,無論其為同時或異時,一切現象法必然是在某種互相依存的關系中存在的,沒有任何一個現象可以說是絕待絕對的存在。

問:異時的互存關系是否就是因果關系?

答:照佛教的說法,所謂互存關系,都是因果關系。從異時的互存關系來說,種子是因,芽是果,這是異時因果。從同時的互存關系來說,如以老師為主,則老師是因,學生是果;如以學生為主,則學生是因,老師是果,這是同時因果。這當然是簡單地舉例,其實因果關系是極其錯綜復雜的。從這一個角度看,這樣的因產生這樣的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同是這個因會產生另外的果。如某甲,從師生關系看,他是乙的老師;從父子關系看,他是丙的父親;從夫妻關系看,他是丁的丈夫。以甲為因,則乙丙丁和其余一切都是果,由此而看出一因多果;以其余一切為因,則甲是果,由此而看出多因一果。實際上,沒有絕待的因,也就沒有絕待的果。世界就是這樣由時間上無數的異時連續的因果關系,與空間上無數的互相依存關系組織的無限的網。

問:聽說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磚上和露盤上刻有經文,都是講緣起的教義的,是嗎?

答:是的。那是遼代建的塔。磚上刻著一首緣起偈偈,是偈陀Gāthā的簡稱,意思就是詩或頌: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露盤上刻的是這首偈的梵文。其實,不只是這座塔,古代佛塔一般都刻著這首偈當作舍利供奉。因為佛說過“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所以這首偈被稱為法身舍利偈,這也是說明緣起教義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緬甸近年拆修一座古塔,磚上也刻著這首偈的巴利文:Ye Dhammā Hetuppabhavā, Tesam Hetum Tathāgato āha。Tesam Ca Yo nirodho,Evamvadi Mahāsamano。

問:緣起偈是誰作的?

答:是佛的弟子阿說示Assaji,最初五比丘之一,意譯是“馬勝”說出的。有一天馬勝比丘在托缽行乞的時候,遇見了婆羅門大學者舍利弗。舍利弗看見他容貌威儀,不同常人,便問他向誰學道,教義如何。馬勝比丘便說出了這首偈,舍利弗聽了很歡喜,回去向目犍連說了,兩個人便一起歸依了佛。這首偈我國有幾種譯文,偈中“吾師大沙門”,是指釋迦牟尼。沙門Samana,簡單地意譯就是出家修道者,當時婆羅門教之外各教派的出家修道者都稱為沙門。

問:在當時各教派中,緣起論是不是佛教特有的教義?

答:是的。佛經中說緣起有十一個意義:1無作者義,2有因生義,3離有情義,4依他起義,5無動作義,6性無常義,7剎那滅義,8因果相續無間斷義,9種種因果品類別義,10因果更互相符順義,11因果決定無雜亂義。這些意義都是不同於其他教派的教義的。

問:可否請你把這十一義簡單解釋一下?

答:十一義歸納起來,有四個重要的論點:一無造物主,二無我,三無常,四因果相續。

問:寶塔無造物主是什麼意思?

答:是否定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即十一義中的“無作者義” 。因為既承認“諸法因緣生”,就不能承認有個獨立的造作者。任何一個因都是因生的,任何一個緣都是緣起的,因又有因,緣又有緣。從豎的方面推,無始無終;從橫的方面推,無邊無際。由此而得出結論:沒有絕待的一個因。緣起論者,不僅應當否認“從口生出婆羅門”的人格化的造物主,而且也應當否認作為宇宙本源的理性化的存在。從另一方面說,緣起論者固然不承認有一個絕待的第一個因,但同時又反對認為一切出自偶然的觀點。他主張任何現象的生起,都不是無因的,而是受必然的因果律支配的,這便是“有因生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